《面纱》是一本由[英]威廉?萨默赛特?毛姆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面纱》读后感(一):面纱下的我们,哪有爱情可言
因为这本书的故事涉及中国,所以相对他别的作品,我对《面纱》要更感兴趣。虽然看译本序的介绍时发现主人公是西方人,故事发生地在香港,所以在我眼里,中国元素并不多。序里还提到了了译者之前已经翻译过《月亮和六便士》《寻欢作乐》《刀锋》等毛姆的作品,所以该翻译能靠谱些。同时也介绍了本书的写作背景及毛姆本人的经历,很全面,对于不熟悉毛姆及其作品的人来说,很有帮助。
具体说下感受吧,第一章的开头就是吉蒂在偷情。无关自身道德,我们大部分都喜欢书本里的正面人物。不说品格要多么高尚,但在大是大非前总是有原则的。可毛姆就这样给我们看个被性欲摆布,背叛丈夫的女人。相比之下,其丈夫沃尔特就可怜的很。按理说,背叛是不可逆的,原谅给自己戴绿帽子的妻子很少见吧。尤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吉蒂在丈夫去世后不也再次抵不住诱惑吗。虽然我觉得这很可笑,我不是女人,性欲也不强,所以无法理解吧。
毛姆让沃尔特死亡,成就了这本书。现实就是无奈,不该死亡的人就是会如此倒霉。我们也无法掌控命运,说不定自己何时就挂了。而在挂了的时刻,曾经做过的一切就越发显得可笑。在爱情里就更可笑了。不求回报地为一个人付出,她是否会领情呢?爱情从来不是对等的,多情总被无情恼,伤心又伤身之后,就是沃尔特的结局。那如果放任呢,又真的能做到吗。渣男渣女不是谁都可以做的,我倒是希望如果未来有孩子的话,孩子像查理多好,不会被爱情伤害是多么幸福。吉蒂在偷情时,心里还确信沃尔特发狂似的爱着她。这是多么糟糕的女人啊。而难道要是死的是吉蒂我才会满意吗,我不禁想到。爱情没有对错,婚姻也不过是一纸凭证,保护不了什么。人心更是善变,一夫一妻显然只是使大部分人在凑合过日子罢了。我甚至不相信爱情的存在,是虚假的错觉吧。否则我们为何要在意颜值、在意财富,爱情完全就是在骗人骗己。
再看看毛姆现实中的爱情,先于有夫之妇生下一个孩子,二人随后结婚。可毛姆似乎又并不喜欢妻子,最终离婚。从年龄上看,毛姆结婚特别晚,那他在此之前又和哪些有夫之妇偷情过呢。我可不认为这是偶然,也就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所以妻子并非是独特的人,只是刚好是她。我们大部分人爱情也是如此吧,刚好罢了。但我们喜欢披着虚伪的面纱,说是因为爱情。只要都带着面纱,所有人就能和谐。我嘲笑带面纱的人们,也嘲笑带面纱的自己。
《面纱》读后感(二):《面纱》:She’s not Rachel 以及 You don’t marry your Barry,but I marry mine
我一直觉得毛姆的这本《面纱》的情节非常像某些黄金档的连续剧,因为这本书所传达出的氛围感和某几集《老友记》特别相似,标题里的这两句都是《老友记》里的台词。She’s not Rachel 出自于Ross 的那张缺点清单。当时Ross正在Rachel和新女友之间摇摆不定,同住的其他朋友们给Ross出主意,让他把两个女生的缺点都列出来,比比看哪个更好。Ross在Rachel 这边写了长长的一串,比如:她只是一个服务生、她高中的时候有点讨厌什么的,而新女友这边只有She’s not Rachel这一句。无论《老友记》后期的感情线如何的混乱,我作为观众都一直会笃定:在Ross这里,Rachel 都是过不去的情劫。因为大家都知道She’s his lobster. 在阅读《面纱》的前半本时,我一直一直在回想这种She’s not Rachel的感觉,放在具体的情节里,唐生对应了Rachel,凯蒂对应Ross,而可怜的瓦尔特则对应了Ross的新女友。唐生是凯蒂真正喜欢的,瓦尔特则是凯蒂已经嫁的。夹在自己喜欢的男人和喜欢自己的男人之间,凯蒂也曾犹豫过,最后还是选择了那个看起来花团锦簇的,符合自己本意的唐生,而瓦尔特则像Ross身边每一个不是Rachel的女孩一样,虽然很优秀很好,但是最后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管是坐是窝,是体贴还是冷漠,瓦尔特总是会被嫌弃,不是因为他不够好,只是因为She’s not Rachel,他不是那个被凯蒂选中的幸运儿。其实瓦尔特在这个故事里举足轻重的,哪哪都离不开他推动整个情节,但是我觉得,因为凯蒂的态度,导致瓦尔特永远是面目模糊的,永远没有真实的血肉,只是今天戴了一个愤怒的丈夫的面具,而到了明天,因为剧情的需要,他在背景板里,做了一个救人的英雄,然后死掉。至于唐生,因为他是蒂选之人,所以不管瓦尔特的形象如何光辉,不管唐生的妻子是如何贤惠,唐生和凯蒂就依然会死灰复燃。我甚至觉得,毛姆让这两人旧情难忘是有一种恶作剧般的对人性的洞察,就因为这个结局的设定,这一整个故事就不那么流于俗气了。
至于You don’t marry your Barry,but I marry mine这一句,在《老友记》里对应的情节是Rachel的妈妈想要离婚,就跟Rachel 说了,Rachel不知道为什么她要承受这些,她的妈妈就说了这一句台词,因为Rachel曾经逃婚,但是曾经面对相同境遇的妈妈没有,她的妈妈觉得Rachel可以了解她。一样是两代人对照的情节,放在《老友记》里,Rachel 父母的生活就是Rachel不逃婚情况下的版本。而在《面纱》的最后,我们都可以知道,凯蒂的父母就是如果瓦尔特没有死的情况下,他和凯蒂二人婚姻的结局。从读者的上帝视角来看,瓦尔特还是应该在发现不忠的最初离婚。他是个优秀的人,修道院里的嬷嬷们都喜欢他。理想的情况下,他和凯蒂应该放过彼此,然后一别两宽,各自安好。但是,爱情嘛,谁都说不清楚的。低到尘埃里没有用,可是瓦尔特总想试一试。 《面纱》的最后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结局。没有明说凯蒂的孩子是谁的,是男是女。只是说搬离英国,开始新的生活,其实留个口子挺不错的,知道太多真相总归是不好受的。
《面纱》读后感(三):从失败到醒悟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是20世纪英国的伟大文学家,生于1874年,殁于1965年,活了九十一岁。毛姆的生命长,他的创作生涯也长,超过了半个世纪,留下了大量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剧本、游记……。他的作品流传到世界各国,雅俗共赏,历久不衰,直到如今受欢迎的程度不减,反而还有增长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