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角度比较《前赤壁赋》之译文
目的论( Skopostheorie )是德国语言学家弗米尔( Hans J
Vermee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它是将Skopos概念运用
于翻译的理论,从译文视角进行翻译研究,以译文功能为取向, 注重翻译的实用性。 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 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英国著名汉学家葛瑞汉
试比较我国著名
(A.C.Graham)的两个译本,从中总结不同译者的翻译目的。
1. 目的论概述
翻译目的论首先诞生于德国。 从此,翻译不再是简单的语言 转换,而成为了一种有目的性的活动。 目的论强调译文功能的实 现,它首要关注的是“译作的目的, 这个目的决定了译者采用何 种翻译方法和策略,才能产生功能上可满足需要的结果。”
2005:112)维米尔认为,翻译最高规则是目的规则,也就是
说产生一个能达到预期功能的译文就是翻译的最重要的目的。
目的论认为整个翻译活动的决定性因素不再是以往众多翻 译理论所推崇的对于原文、 对于作者的忠实, 而是忠实于译语读 者、原文和翻译发起人。它摆脱了对等翻译的束缚,开始强调译 者的主观能动性, 并把翻译置于跨文化交际的范畴进行研究, 从 而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
2. 从目的论角度比较两篇译文
本部分将结合具体实例, 从翻译目的论角度对杨宪益、 戴乃 迭夫妇所做《前赤壁赋》的译文(TT1)和葛瑞汉所做译文(TT2) 进行比较。
例1:……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 美人兮天一方。
TT1:Our rudder and oars ,redolent of cassia and orchids ;Strike the moon 's reflection , cleaving the glimmering water ;But my heart is far away, Longing for my dear one under a different sky
王恩保 1990 :617)
TT2:Cinnamon oars in front ,magnolia oars behind Beat the transparent brightness , thrust upstream against flooding light.So far ,the one I yearn for ,The girl up there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sky ! (李振西 1988 :346)
典故在汉语中是一种特别的修辞手法, 因跨文化和跨语言给 翻译带来不小的困难。该句是《楚辞 ?少司命》:“望美人兮未
来,临风恍兮浩歌”的化用, 苏轼引用这一典故表达了自己遭受 贬谪,在黄州过着苦闷谪居生活的失意之感。在 TT1 中,译者从 再现中国文人高尚的人格含蓄的表达的目的出发,用“ cassia
and orchids ”来使中国传统花卉 --- 桂花、兰花的意象得以保
留,它们象征了尊贵和高洁的气质。而在
TT2中,译者选用的是
能够引起西方人审美感受的“ cinnamon (肉桂,桂皮)”和
magnolia (木兰,玉兰类的植物)”等植物学的术语,以他们
熟知的感受来接纳东方的审美情怀。由此可见译者的出发点不 同,目的不同,译作的接受者不同,就会产生不尽相同的译作。
例 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TT1: I raise my wine cup to drink to my friends ,and we chanted the poemon the bright moon, singing the stanza about the fair maid. 王恩保 1990 :617)
TT2:I raise mycup to pledge the guests ;and wechanted the Full Moonode, and sang out the verse about the modest.
李振西 1988 :346)
此句中原作者引用的意象“明月”和“窈窕”出自于 《诗经 ? 陈风 ?月出》首章“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原句是将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
TT1
从凸现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 本身所具有的民歌气息和 抒情传统的目的出发, 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 而 TT2 则用富含 西方文化蕴义的词汇将这两个出自中国文化典籍 《诗经》 的意象 表现出来,如“ ode”是英诗中专用于赞美歌颂的词汇,
verse ”指英诗十四行诗中的诗行。 TT2 的译者意在让西方的 读者易于
理解,易于接受,故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
3. 译作简评
TT1的译者杨宪益是中国著名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戴
乃迭女士是士中国文学出版社英籍老专家、 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 誉的翻译家和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家。 翻译过程中他们考虑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