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护理措施

清浅 分享 2025-7-3 下载文档

1、洗手

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 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 1、摘除手套后

2、接触两病人之间(接触病人前后) 3、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4、无菌操作前后 5、标准预防的措施 2、戴手套

戴手套是为了避免与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的物质接触,其目的是双重性的,既保护医护人员,也保护病人;

研究表明,如果被血液污染的针刺穿手套,其有关人员所接触到的血液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触到的血液量低50%以上。这一数据说明,在处理针头或被污染的器械时戴手套的重要性。

标准预防的措施 何时戴手套?

1、接触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

2、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 3、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 4、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并穿防护衣

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防止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给病人提供口罩! 4、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

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其它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与环境间的传播。

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如内镜、呼吸机、湿化瓶等)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 5、被服

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环境控制

保证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适当的消毒床单位、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床栏杆、床单位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

7、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一次性应用的注射器、针头、刀片和其它锐利物品应置于适当的防穿刺的容器内,尽可能的被置在工作处

需重复使用的尖锐器械也应置于耐穿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至再处理部门 锐器刺伤的现状

据WHO报道,2002年全世界3500万医护人员共发生300万次经皮暴露血源性病原体的针刺伤害。

据OSHA的研究报告,经皮暴露于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其感染的可能性分别约为6%~30%、0.4%~1.8%和0.3%。

到2001年为止,美国CDC收到本国医护人员职业感染HIV的报告共57例,其中经皮肤刺伤造成的感染48例,占84.2%。 锐器误伤的原因

1、操作程序欠规范,未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防护意识淡薄; 3、护理对象的不合作;

4、不良的环境因素和工作繁忙; 5、医疗废弃物的处理。 刺伤的预防原则

1、禁止手持针等锐器随意走动; 2、禁止将针等锐器物徒手传递; 3、禁止针等锐器物复帽;

4、用后的锐器物放入专用利器收集盒内 5、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没必要毁形或浸泡处理

锐器处理

1、 勿过满装盛 2、手勿伸入容器

3、使用后锐器丢入锐器盒 4、专人回收集中处理 锐器伤的处理原则

1、被污染利器刺伤 2、立即挤血及冲洗 3、报告 4、尽快求诊

5、填写利器刺伤表呈报

三大隔离系统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措施上实施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由于标准预防的基础预防措施中不能预防经空气、飞沫、接触途径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因此,对一些l临床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或有流行病学意义的耐药菌感染在待诊或确诊后需要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接触隔离

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主要而常见的传播途径,一般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


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护理措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搜索更多关于: 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护理措施 的文档
相关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