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专题一 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众说纷纭话教育(教育一词的由来、含义)、
教育发展的历程(起源、发展、)
当代教育的发展
作为学科的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专题二 教育的目的
教育目的(含义、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教育方针的区别)
不同的教育观(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实践中的价值冲突)
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体现的人才观、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专题三 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的活头泉水-教育的个体功能、社会文明进步的阶梯-教育的社会功能、
是是非非论教育-教育功能的现实反思(个性教育缺失、教育公平已经成为教改热点)
专题四 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概念、构成因素、建立依据)
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沿革(产生、演进、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特点)
我国学校的教育制度(诞生和发展、实施义务教育的情况)
第二章 教师职业与专业发展 专题一 教师的职业认识
教师职业的过去与现在、教师职位的社会地位(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我国的教师职业制度(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聘任制度)
不同于其他职业特点的教师劳动(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群体性与个体性统一)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道...(管理者、研究者、对话者、课程开发的主体、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专题二 教师专业发展 从教书匠到专业工作者
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问题(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主要阶段、主要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评价
中学教师的专业标准(试行概述、性质、基本理念、内容)
第三章 学生成长与德育 专题一 学生观与身心发展
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学生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学生有哪些独特性)
学生的权利义务、学生身心发展的动因与规律、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中学生青春期身心特点(初中、高中)
专题二 学生生活与品德发展
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生活的基本方式、学生生活的时代特点)
学生生活指导
学生的品德及其心理结构
学生品德发展的理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专题三 学校德育过程
当代德育新理念、德育目标、学校德育内容、过程、原则、途径
学校的德育方法(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 品德评价法)
第四章 课程原理与开发 专题一 课程的概念与类型
课程的基本含义、影响课程发展的因素、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
课程的类型(外在表现方式:显性和隐性;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学科、综合、活动课程; 课程开发管理主体: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实施要求:必修、选修)
课程类型的多样化 专题二 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泰勒原理(内容、影响)
课程开发的主要环节(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专题三 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意义、方式、开发程序、设计方案
专题四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含义意义、活动方案设计、活动方案的设计理念
第五章 教学原理 专题一 教学概述
(教学的内涵、意义、一般任务)、
当代教学观念的转变
专题二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本质(不同观点、基本观点)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专题三 教学规律与原则
教学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知识掌握与能力发展相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认知发展与情感发展相统一)
教学原则(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性、巩固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
第六章 教学实践
专题一 教学方法与形式
教学方法(内涵、常用的教学方法(语言信息传递为主:讲解、谈话、讨论、读书指导; 直接感知为主:演示法、参观法;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法:发现法; 以情感陶冶为主:欣赏法、情境教学法)、选择与运用)
教学组织形式(含义、
类型(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贝兰-兰卡斯特制、道尔顿制、分组教学、特朗普制) 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现场教学、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
专题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内涵、内容与方法: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起点、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选择利用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效果检测方式)、
教案的基本样式
教学设计的反思与研究—说课(含义、主要内容)
专题三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中介(内涵、构成要素)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体验教学模式、自学指导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
专题四 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内涵、意义、主要内容)
课堂沟通中的艺术(师生沟通的主要方式、主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