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期末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
1. 在对先秦时期古城遗址的发掘中,发现当时已有专门的排水系统。如二里头木结构排水暗沟、偃师商
城石砌排水暗沟、安阳殷墟陶土排水管道、周原卵石排水暗沟等。这说明( ) A. 先秦时期各地存在密切联系 B. 各时期的技术存在传承关系 C. 城市建设以农业发展为基础 D. 先民重视对环境的改造利用
2. 钱穆指出,封建时代贵族管家称宰,秦汉统一后,家宰就变成了国家政治领袖,管国家政务。汉代皇
室事务,照例都归御史中丞管,御史中丞隶属于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隶属于宰相。这可以说明汉代( ) A. 宰相由贵族私官演化而来 B. 皇室事务以监察为主体 C. 家宰职权扩大并威胁皇权 D. 国家治理体制尚不完善
3. 宋代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比前朝扩大了很多、唐代每次进土及第的人数不过二三十人,宋朝时录取名
额扩大了十余倍,一般总有ニ三自人,最多时达到五六自人。这一变化( ) A. 使考试人数逐年增加 B. 客观上加了社会矛盾 C. 表明科举制度的裣完善 D. 导致官员素质明显降低
4. 李贽在评价《藏书》时说:“盖我此书,此乃万世治平之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非漫然
也……凿凿皆治平之事与用人之方。”李贽认为《藏书》( ) A. 是应对科举的参考书 B. 利于辅佐君主治理天下 C. 具有经世致用的价值 D. 否定了程朱理学的地位
5. 雅典公民大会只能讨论由五百人议事会所提出的议案,任何人若在公民大会上提出与事先准备的议案
无关的其他问题,都会受到严惩。但公民大会可以有公开指控叛国或谋反罪的临时提议,这是唯一可在五百人会议拟定议程之外讨论的议题。这说明( ) A. 民主政治无制衡机制 B. 五百人议事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C. 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 D. 公民大会的议事内容不可改变
6. 在罗马共和国前期,国家将审判权由高级官吏分散掌理中独立出来,交由专门设置的最高司法行政长
官即最高裁判官执掌,同时有关国家司法活动的一般原则也逐渐形成一套明确的规定。这表明( ) A. 依法治国理念的践行 B. 司法制度趋向完善 C. 法律制定日趋民主化 D. 立法权逐渐下移 7. 表:西欧金银出口量,1601-1780年(吨,银当量)
时间 到波罗的海岸 到地中海岸 2500 2500 2500 1500 从荷兰到亚洲 425 775 2200 1445 从英国到亚洲 250 1050 2450 1450 合计 5650 7125 9950 6375 1601-1650 2475 1651-1700 2800 1701-1750 2800 1751-1800 1980 据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由上表可推知( ) A. 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B. 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C. 西方殖民扩张遭到抵制 D.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地位
8. 法国学者蒙田(1533-1592)提出:“一个仅仅跟着别人走的人,不会去探索什么东西,也寻找不到
什么东西”。下列观点与这一说法最为相似的是( ) A.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 B. 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C. 把全部权力集中到国君手里,臣民的幸福才有保障 D.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第1页,共7页
9. 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
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不仅如此,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这表明英国当时( ) A. 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有名无实 B.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 英王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D. 两党角逐内阁局面尚未形成
10. 如图是1803-1830年美国制造业在出口商品结构中的比重变化情况示意图。据此可知,此时期美国
( )
A. 农业经济走向衰退 C. 工业化已基本完成 B. 社会经济转型加速 D. 对外贸易增长迅速
11. 1871年,“人们带着对1792年巴黎公社的眷恋之情而建立了公社”。公社不仅名称相同,许多活动
和建制也相似,如国民自卫军、治保委员会等。公社活动演奏《马赛曲》,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甚至恢复了1792年的革命日历。这反映出1871年巴黎公社( ) A. 未超越资产阶级革命范畴 B. 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 C. 革命目标与之前没有变化 D. 深受法国革命传统的影响
12.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文官制度法”。根据这个法案,美国政府形成了“两官分途”,政府官员
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后者在美国政府中所占比例一开始只占10%,1930年占80%,1970年达到85%,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美国政府“两官分途”的形成( )
A. 削弱了精英政治的影响 B. 缓和了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 C. 保证了公共行政的稳定性 D. 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 13.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对商业实行强控制最重要的手段,是中国特有的官商、官办手工业制度。这种制度既可以使统一大国内部必要的商品交换得到满足,又不致失去对商品经济的控制、垄断。明代政府在各府、州、县、市、集都设立了商税机关“税课司局”,并到处新设“抽分局”,以加紧对市民和商人的勒索。作为向商人收税的抑商政策,也贯穿于清代前期的始终,实践证明这种政策是十分合理而正当的,因为税收是每个政府管理国家经济的正当手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据金观涛《兴盛与危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等 材料二:在近代早期的欧洲,重商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政策和实践的概念,与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百年战争和玫瑰战争之后,英国从都铎王朝的亨利七世开始,努力通过对政体的统一化、中央集权化和官僚化,来构建一个现代国家。当然这是一个漫长和持续的进程,除了亨利八世、克伦威尔及伊丽莎白一世等政治家的贡献外,这一制度结构的变迁首先受到了当时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影响。 --摘编自李新宽《英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1)概括材料一中,明清工商业政策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前期英国采取重商主义政策的背景。
(3)19世纪中期,中英两国的经济政策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第2页,共7页
14.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孔子身后到东汉初的五百年间,孔子形象凡四变:由子贡作俩,使孔子由普通贤人一变而为超级贤人;由孟柯发端,荀况定型,使孔子从贤人再变为圣人,凌驾于世俗王侯之上而在人间不得势的圣人;由董仲舒首倡,西汉今文博士们应和,使孔子从不得志的圣人,三变为接受天启,为汉制法的“素王”;由王荞赞助在先,刘秀提倡于后,使孔子从奉天命为汉朝预作一部法典的“素王”,四变为传达一切天意的“通天教主”。伺候还有韩愈、欧阳修的孔子,程颐、朱熹的孔子,陆九渊、王阳明的孔子,顾炎武、戴震的孔子,直到近代康有为太的孔子等等。总之,在历史进程中的孔子,存在“真的孔子”与“假的孔子”。
--摘编自朱维钟《历史的孔子与孔子的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孔子形象的变迁”,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相关史实加以简要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15.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常平仓法,以丰岁谷贱伤农,故增价收粜(卖出粮食),使蓄积之家无由抑塞,农夫须令贱籴;凶岁谷贵伤民,故减价出籴(买进粮食),使蓄积之家无由邀勒,贫民须令贵籴。物价常平,公私两利也。安石以常平法为不善,更将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置提举官以督之。
(司马光曰)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官员)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贷出)为功,一切抑配(即强制百姓向官府借贷),恐其逋负(拖欠),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亡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辗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 --摘编自邓之诚著《宋辽金夏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对常平法进行改进的目的。 (2)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评述司马光的观点。
16.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当时,美国已经再次卷入一场对冷战有重大影响的新的冲突--越南战争。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以共产主义扩张的多米诺理论来看待这一冲突。多米诺理论认为,假如共产主义者在越南获得胜利,那么所有其他摆脱了殖民统治的亚洲国家都将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向共产主义一方。尽管美国军队在武器和装备上占据巨大优势,但他们还是没能制服北越人的抵抗。战争的破坏性越来越大,且越发残忍,使得美国的公共舆论反对美国继续进行战争。1973年,尼克松总统与北越达成协议,使得美国能够撤出自己的军队……尽管北越的共产主义取得了胜利,但是多米诺骨牌理论被证明是没有根据的。在尼克松总统时期,美国与中国关系恢复了。最重要的是,越南战争证明了美国力量的局限。到越南战争末期,美苏关系中的一个新时期~-缓和时期开始了。
--摘编自【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政策制定者”发动越南战争又主动结束战争的政治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越南战争对国际局势的主要影响。
第3页,共7页
17.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 --1962年7月邓小平出席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时讲话 材料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曾十次谈市场经济问题。1979年11月,邓小平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92年1-2月,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摘编自李洪峰《战略家邓小平》
(1)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认为生产关系调整的立足点及背景。
(2)材料二中,邓小平的思想有什么变化?这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有何重要意义?
第4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