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防治
一、颈椎病的概念
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后部受牵拉应力,前缘受压缩应力,而产生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引起颈椎失稳、骨质增生,导致颈椎内外平衡失调,继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症。
二、颈椎病流行病学
国内大部分专家认为国人患病率在10%左右。
三、颈椎病的易患因素
1、性别
各家报道不一。
Irvine的结果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胡嘉彦、曹英山报道男女无差别。
2、年龄
该病中年以上人群的常见病,以40-60岁人群更多见,但是目前有年轻化趋势。
3、职业
Jackson(1958)通过8000例颈椎病调查指出该病好发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之人。
Irvine的调查认为重体力劳动者较非重体力劳动者的人群患病率高。
综合国内外资料:会计、电脑工作人员、教师、缝纫工、仪表、装配人员患病率明显较高。
4、外伤
相当多的颈椎病患者曾有外伤史,Jackson报告8000例
颈椎病患者中90%与外伤相关。
在有外伤史的患者中,相当一部分在其伤后或长或短的时间内患颈椎病。
曹英山报道运动员颈椎病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日本学者调查交感型颈椎病70%有外伤史。
5、遗传因素
Palmer等人对23对孪生兄妹颈椎退变状况进行了研究,
他们发现,孪生兄妹之间,特别是一卵双生者之间,颈椎形态非常相似,且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退变的方式和退变的结果均很相似,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上述临床现象,因此他提出颈椎病可能与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
6、生活习惯
习惯于高枕睡眠
习惯用头顶物如印度、非洲大陆、巴尔干半岛人以及我国朝鲜族妇女颈椎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常人。 习惯每天喝酒,每天喝酒100克以上。
四、颈椎病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
消炎镇痛类药物 活血括管药
改善脑组织代谢药 激素类药物 利尿脱水药 维生素类 麻醉类及其他
(二)颈椎牵引
颈椎牵引的作用
放松肌肉,解除肌肉痉挛,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局部水肿和炎症,减轻疼痛。
松解组织粘连,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矫治关节僵硬、畸形,恢复正常的颈椎力线,保持颈部动态的内在平衡。
增宽椎间隙,扩大椎管容量,降低椎管内压和椎间盘内压,促进突出物回纳复位或改变其与周围组织的相应关系,减轻脊髓和神经根受压。
调正椎动脉与椎动脉的解剖关系,使扭曲或受压的椎动脉伸展、通畅、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液循环。
防止颈椎的异常错位而造成脊髓的刺激或损伤,起到制动和固定作用。
(三)推拿疗法
原理
对神经系统影响:调整植物神经机能活动通过体内一些神经递质如内啡呔、Ach、5-HT、NE等量的变化来加强镇通作用。
改善局部的血液供应状态 松解局部组织的炎性粘连 纠正椎间关节错位
解除肌痉挛以恢复脊柱内外平衡 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或增强了清除自由基酶的活性,推拿后尿中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和巯基化合物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治疗后含量明显下降。
(四)针灸疗法
原理
中枢神经系统的镇痛作用,通过针刺深部组织的提插捻转,刺激了很多感受器、神经末梢和神经干。加强了传入的粗神经纤维活动,减弱了细神经纤维活动。 中枢神经递质和体液因素在镇痛中的作用 疏通经络及其调整作用
五、颈椎病的预防
预防治疗是关键
1:保持正确的坐立姿势,避免头颈部的长期过度屈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