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艺文志翻译

薄荷梦 分享 2025-7-16 下载文档

各成一家之言。各家经文都相同,衹有孔氏壁中的古文不同。“父母生之,续莫大焉”,“故亲生之膝下”,这两句各家的说法都不合适,古文的字和断句都不同。

《史籀》十五篇。里童工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建武时丢失了六篇。 《八体六技》。

《苍颉》一篇。前七章,是秦丞相李斯所作;《爰历》六章,是秦车府令赵高所作; 《博学》七章,太史令胡母敬所作。

《凡将》一篇。司马相如所作。 《急就》一篇。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作。 《元尚》一篇。成帝时将作大匠李长所作。 《训纂》一篇。扬雄所作。 《别字》十三篇。 《苍颉传》一篇。 扬雄《苍颉训纂》一篇。 杜林《苍颉训纂》一篇。 杜林《苍颉故》一篇。

文字学共有十家,四十五篇。加了扬雄、杜林两家两篇。

《易》上说: “上古时代用结绳的办法记事,后代圣人改用文字记事,百官用来治事,万民用来辨别事物,这都是取之于《易经》中六十四卦中的《央》卦。”“央,用于王庭决断事物”,是说它能宣扬在君王的朝廷,用处最大。古代的人八岁进入小学,所以《周官》的保氏掌管着教养国君之子的事,教给他们六书,称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它们是造字的根本所在。汉朝建立后,萧何创造了律令,也写了这样的条文,说:“太史考试学童,能够背诵九千字以上书的人,才能当史。再用六体来考试,成绩最好的任命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官民上书,字有不端正的,就要揭发举报。”六体,就是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都是用来认识古今文字,摹刻印章,书写幡作为信物的。依据古代制度,书一定要同文字,不知道的暂时空缺,然后来求教年老者,到了衰落的时代,是非没有正确答案,人们都根据自己的想法来造字。所以孔子说: “我还赶上了史书中的缺疑不写的地方,现在连缺疑不写

的地方也没有了!”大概是对字渐渐不正确而感到悲哀。《史籀篇》,是周朝时的史官用来教学童的书,字与孔氏壁中的古文字体相异。《苍颉》七章,是秦朝丞相李斯所作的; 《爰历》六章,是车府令赵高所作; 《博学》七章,是太史令胡母敬所作;文字大多取自《史籀篇》,但篆体又差别很大,造就是所谓的秦篆。这时候已开始创造隶书,起源于官府中诉讼案件很多,为了方便省事,这种简便的文字首先用于处理徒隶事务的公文。汉朝建立后,乡间的教师就合集成《苍颉》、《爰历》、《博学》三篇,把六十字断为一章,共有五十五章,合并而成《苍颉篇》。武帝时司马相如作《凡将篇》,没有重字。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篇》,成帝时将作大匠李长作《元尚篇》,都是《苍颉》中的正字。《凡将篇》则有很大的出入。到元始年中,征召天下懂得文字的人以百计,各命他们在朝廷中记字。扬雄选取其中有用的来作《训纂篇》,顺着连接《苍颉篇》,又换了《苍颉篇》中重复的字,共成八十九章。臣又继承扬雄的作了十三章,共成一百零二章,没有重复的字,六艺和各书所记载的字大致都齐全了。《苍颉篇》中多古字,平庸的教师弄错了它的断句,宣帝时就征召齐国的能纠正断句的人,张敞去接受传授,传到他的外孙的儿子杜林时,他就作了解释,与《苍颉篇》并行。

六艺总共有一百零三家,三千一百二十三篇。比《七略》增加了三家,有一百五十九篇;减去了重复的十一篇。

六艺的文章中:《乐》用来调节精神,是仁的表现; 《诗》用来端正言语,是义的运用。《礼》用来明确规矩,明确了就容易见得着,所以没有注释。《书》用来推广道德,是求知的方法。《春秋》用来判断处理问题,是信用的标志。这部书,体现仁、义、礼、智、信,相互补充,不可或缺,而《易》又为其本源。所以说“《易》的意义不知道,那么乾坤差不多就要停息了”,这是说同天地共始终的。至于五学,世代有变化,就像五行交替行事。古代的学者边耕种边修养,三年而通晓一艺,保留它的大致内容,研究经文罢了,因此所用的时候少而积累的德行就多。三十五岁经就通了。后代的经和传已经互相矛盾,博学的人又不思考多听多疑的含义,而追求用支离破碎的僻义去逃避别人的诘难,牵强附会,巧为立说,破坏文字的形体;解说五个字的文章,达到二三万言。后来的人相互攀比,所以幼童抱守一艺,到头发白后才能讲说。安于他所学习的,诋毁他所没有见过的,最终自己欺骗了自己。这是学者的大患。总括六艺为九种。

《晏子》八篇。晏子名婴,谧平仲,为齐景公丞相,孔王称赞他善于与人交往, 《史记》中有其《列传》。

《于思》二十三篇。子思名伋,孔子的孙子,是鲁缪公的老师。 《曾子》十八篇。曾子名参,是孔子的学生。

《漆雕子》十三篇。孔子的学生漆雕启的后代。 《宓子》十六篇。宓子名不齐,字子贱,是孔子的学生。 《景子》三篇。所说的是宓子的话语,像是他的学生。 《世子》二十一篇。世子名硕,是陈国人,是七十弟子的学生。 《魏文侯》六篇。

《李克》七篇。李克是子夏的学生,是魏文侯的丞相。 《公孙尼子》二十八篇。公孙尼子是七十弟子的学生。

《孟子》十一篇。孟子名轲,是邹国人,子思的学生,《史记》中有其《列传》。 《孙卿子》三十三篇。孙卿子名况,趟国人,是齐国稷下的祭酒,有《列传》。 《芈子》十八篇。芈子名婴,是齐国人,七十弟子的后人。 《内业》十五篇。不知写书的人名。

《周史六搜》六篇。作于周惠王、周襄王之间,有的说作者是显王时的人,有的说孔子曾向他求教。

《周政》六篇。是周朝时的法度政教。 《周法》九篇。效法天地,设立百官。 《河间周制》十八篇。似是河间献王所述。度。 《澜言》十篇。不知作者,所论述者为君王之法 《功议》四篇。不知作者,论述的是功德之事。 《宁越》一篇。宁越是中牟人,是周威王的老师。 《王孙子》一篇。又名《巧心》。

《公孙固》一篇。有十八章。齐闵王失去国家后,向公孙固求教,公孙固因此为他陈述古今成败的事。

《李氏春秋》二篇。

《羊子》四篇。一百章。作者为秦朝博士。 《董子》一篇。董子名无心,曾与墨子诘难。 《俟子》一篇。

《徐子》四十二篇。宋外黄人。

《鲁仲连子》十四篇。《史记》中有《列传》。 《平原君》七篇。朱建作。

《虞氏春秋》十五篇。虞氏就是虞卿。

《高祖传》十三篇。记述汉高祖同大臣论述古事的言论及其诏策。 《陆买》二十三篇。 《刘敬》三篇。

《孝文传》十一篇。记述文帝言论以及韶策。 《贾山》八篇。

《太常蓼侯孔臧》十篇。父亲孔聚,汉高祖时因为是功臣被封为侯,壬也继承爵位。 《买谊》五十八篇。

河间献王《对上下三雍宫》三篇。 《董仲舒》一百二十三篇。 《倪宽》九篇。 《公孙弘》十篇。 《终军》八篇。 《吾丘寿王》六篇。 《虞丘说》一篇。诘难孙卿。 《庄助》四篇。


汉书艺文志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搜索更多关于: 汉书艺文志翻译 的文档
相关推荐
相关阅读